中国新闻奖获奖报告中将公布哪些重要信息?
日期:2025-11-07 13:18 浏览:

第35届中国新闻奖颁奖典礼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李树雷出席并讲话。
与会代表认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全党全国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媒体必须履行的重要政治责任。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精心组织推介“十四五”重大成果,推进“十五五”发展。全面反映地方各部门、各部门实际落实的进展和成果,推动深入务实学习贯彻。
与会代表表示,要深化主要媒体体制改革,加快适应各媒体生产传播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促进优质内容生产的评价体系,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影响力。我们要改进文风,刻不容缓,加强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提高讲故事的能力,真正做到说服人、写感动人。要完善人才发展管理制度,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健全机制,加快建设更具战斗力的新闻队伍。
报告会由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对377件荣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以及首届“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活动和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前10名选手进行了表彰。
摘自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台、
江苏广播电视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北京日报、新华社代表相继发言
这就是他们分享的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是人民日报评论部总编辑何川。
既要从地面观察,又要从高处思考
当我把它与文体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时,我有三个想法。一是推动解释思维创新,努力“远山高低见其兴衰”。二是阐释思维。我们努力培育创新,“看清深波”。三是推动阐释实践创新,努力“闻泥土的香气”。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离开高楼大厦,走进田野,站在地面观察,站在高处思考,文章才能散发出生命的灵气。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者
梅红 中央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中心高级编辑
用图像深度直播,就是用图像重述历史,用仪式凝聚共识,用氛围唤醒情感,用仪式和富有感染力的视听语言传递公众态度,树立价值标准,传递榜样的力量,最终完成从情感强烈到价值认同、号召行动的细致沟通。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者
王芳先生,资深r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荔枝新闻中心编辑
以史为鉴,照亮未来
重大历史题材的传播力来自于历史渊源的真实性和细节的魅力。我们深知,只有对史料进行彻底挖掘,历史人物才能从文献中浮现出来,其精神力量才能深入人心。新闻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时代,更在于以史为鉴、照亮未来。我们知道,每一次对历史的修正都是对未来的调整。每一条有力的新闻都是凝聚文明共识的纽带。
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十佳代表
重庆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铮铮
推动舆情监测与社会治理良性互动。
舆论和社会的建设性监测l 治理是现代化进程的两个方面。一个大胆拥抱建设性监督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强大自我修复和完善能力的社会。能够有效吸纳、转化公众监督的社会治理体系,也一定是更有韧性、更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善治体系。推动舆情监测与社会治理良性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第一届“日本十佳记者”“代表”
北京日报主编 郭涛 长安街知事
以整合促发展,以结果定英雄。
十年来,长安街省长整合报社优质资源,从“群众编辑”工作室入手,改制为“正规军”编辑部。目前,去长安街社长正在培育一个以编辑部为起点、报业内外共建的学习矩阵。未来,在主流媒体体制改革中,我将坚持以融合促发展、以协同扩优势、以结果评英雄为重点,打造“资本主义新闻”新媒体品牌,在潮流中开创新浪潮。
第一届“日本十大记者”代表
王卓伦 新华社中东分社耶路撒冷分社首席记者
让世界看到负责任的中国媒体
对于战地记者来说,新闻现场不仅是信息来源,更是人生的挑战,是与责任和恐惧的战斗。真实、平衡、理性的报道,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媒体的负责任。在吸引世界各国的重大国际紧急情况下在国际舆论的关注下,中国记者不仅没有缺席,还努力发出正义之声,赢得国际新闻话语权,展现大国记者的使命感和全球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