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运亿吨水的步伐加快了近一个月。这条地下干道

日期:2025-10-12 12:30 浏览:
湖北日报讯(记者戴文辉通讯员程前进)10月9日,中建三局绿投公司牵头的武汉大东湖深水隧道项目累计供水量突破10亿吨。此次1亿吨废水的输水周期比上次缩短了近一个月,运行效率显着提升。大东湖深埋隧道是我国首条投入运营的城市深埋污水输送隧道。 2020年9月开始运营,主隧道起于二郎庙预处理厂,沿沙湖、环汇街道至三环,换乘武惠高速,穿过雁栖湖、北湖公园,止于北湖污水处理厂。本项目收集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东湖风景区的部分废水,进行预处理并排放运至北湖污水处理厂,惠及武昌都市圈130平方公里内约300万居民。截至2024年9月底,大东湖深水隧道输送污水8亿多吨。截至今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突破9亿吨。从8亿吨到9亿吨,用了6个半月的时间。从9亿吨到10亿吨,只用了5个半月的时间。 “随着城市的发展,项目服务区污水预处理量不断增加,同时我们不断提高运行质量,确保项目稳定高效运行。”二郎寺预处理站指挥中心,蓝色大屏幕上出现了数据。项目负责人王建华介绍,它是大东湖深水隧道的“智能大脑”,集实时监控等功能于一体。——实时监测、预测预警、智能调度。 “五年来,‘运营团队不断收集和分析大量运营数据,迭代平台模型算法,使风险预测和预警更加准确,使生成的调度策略方案更加切合实际,确保深埋隧道能够有效应对进水高峰。’除了智能系统外,还进行良好的物理维护。我们的运营团队严格执行行业标准,打造了自己的一套设备。”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维护标准,提高设备完整性和运行精度。在进水达到峰值之前,团队在沙湖、二郎庙等四个主要地点安装了水泵和格栅。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在武汉市水务局的统筹协调下,团队不断优化各泵站、闸门联合调度,强化系统联合运行能力。这种“智慧大脑+精准维护+协同调度”的组合有效释放了深埋隧道的运输潜力。王建华表示,项目组将确保核心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不断优化运营成本和效率,让大东湖深水隧道地下“动脉”更加智能、更有韧性。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