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中国】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数字力量
日期:2025-11-12 12:19 浏览:
文化遗产数字保护成为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字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的热门话题。当文化遗产超越“博物馆世界”,通过数字技术融入“世界”时,不仅人类的共同记忆具备可持续遗产的潜力,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也将通过交流互鉴而重获新生,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大动力。
通过技术改进保护文化遗产。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各国来说,文化遗产保护都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是时代的重要课题。面对侵蚀、自然变迁、人为破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各类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各类文化遗产地建立“永久档案”提供了解决方案。以中国为例,故宫目前拥有超过100万件(套)藏品配备了“数字身份证”,“数字文物图书馆”向公众免费提供15万件藏品数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完成72万幅文物2D图像和7700余件文物3D模型的数据采集,数据精度达到可复制水平。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战略使命,也是文化责任。为了确保记录的可持续存储和安全使用数字目的,必须建立分辨率和文件格式的全球标准。各国应加强科技能力,将文化遗产数字化,用“数字记忆”保存历史文化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感信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通过数字创新振兴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归根结底就是更好地利用多样化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渗透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保护文化遗产,更好地积累数字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产生新知识、新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需要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例如,在中国,修复后的丰口西长城可以数字化。数字化释放了文物的力量和活力,从空间精准再现的“走长城”小程序,到金沙三星堆博物馆打造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和数字文创产品文物博物馆等,让公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巴州文物的精彩。文化遗产数字化激发了产业创新活力,使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得以传播和弘扬。无论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还是数字文化资源的协同,都需要构建生态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国都要用好数字技术,勇于创新,创造和盘活本国文化遗产资源。
通过数字协作共享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完成。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水平存在差异d 发达国家。分享先进知识和经验对于使所有国家平等参与全球文化遗产是必要的。数字化过程。有必要通过制定开放标准、创建公私合资基金、完善道德和法律框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改善资源获取等多方面解决方案来促进全球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共享。为推动形成“技术研究、经验分享、文明互鉴”的合作生态系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世界互联网理事会加大了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力度,连续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并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大会C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手册(2025)。展望未来,各国要抓住机遇,通过数字合作让文化遗产焕发光彩。 (张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