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昙华林论坛探讨老建筑与新设计的“复兴老
日期:2025-11-10 11:55 浏览:

湖北日报讯(记者杨文怡通讯员孙佳)当百年历史街区遇上现代设计理念,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1月8日,作为第八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重要平行论坛,“设计之美·城市之魂”昙华林论坛在夏柳荫公馆修复历史建筑丹华剧场“人民会堂”举行。行业专家、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就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进行深入对话。作为武汉城市记忆的重要承载,丹花林的保护与恢复一直备受关注。在论坛上,武昌区官员回顾了自2004年保护计划启动以来该地区的演变,并强调了设计在促进社区有机再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今,它正成为探索历史街区融合发展的实践范例。ods 和现代设计。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落实人民城市倡议过程中,武汉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有机再生、民生优先”的原则,把历史遗产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优先条件,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街区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保护的振兴、发展的振兴”。播放“谭法林的计划”。论坛上,上演了独具特色的剧目《谭华林规划笔记》,生动地再现了团队进城聆听群众心声、制定骡马方案的工作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城市规划背后的温暖与激情。专家分享会由四位顶级专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朱子玉,形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提出,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要弥合价值差距,强调活化利用,融入城乡建设。中信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肖伟以巴基斯坦公共住房等为例解读古建筑。如何实现建筑与新生活方式的“直接对话”?华中科技大学何毅教授聚焦“非正式空间”,为邻里烟花保存提供创新思路。湖北艺术学院副院长詹旭军则从“文化生命体”的角度提出武汉城市知识产权的创造。学术对话。在随后的学术对话中,专家们就如何平衡历史保护与保护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满足现代化需求,提升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和人文价值,提出了一条多方位的“古城复兴”实践路径。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市将继续运用“刺绣科技”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让历史街区不仅传递怀旧记忆,更焕发时代活力,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